主页 > 古代诗词 > 正文

《如懿传》读后感——人到中年

2022-01-15 12:22:47 来源:紫样文学 点击:4

原创 畅读姐  畅读读后感 

      两天读完了《如懿传》,越到后面越是唏嘘。

      《如懿传》在我看来,大体可以分做三段:立后、离心、死后。

     立后就是如懿走向皇后的路程,这个过程里,宫斗不断,却并未让我唏嘘。因为,那时候所有人都还年轻,每个人都仿佛在挣命。

     离心就是如懿做了皇后以后,与皇帝逐渐不睦最后离心的过程。

     死后是如懿死后,皇帝的种种。仅仅几个篇章。

 

     我想说一说离心。剧情不做言述了,因为电视剧也好,小说也好,里面一件一件琐碎的事情下来,无非是让如懿对皇帝越来越失望,失望叠着失望,然后便连心痛也没有了。

      如懿的失望,其实皇帝何尝不失望?他们到底对什么失望呢?

     读完书,整整两天心里沉重,无从下笔。今日提笔,是突然明白了,人到了一定的岁数,便会没来由的失望。而这失望的根源便在于贪心。

     人呐,不知何时,就变得贪心起来。年少的时候,一颗心全不在自己身上,注意力都在外面:外面的世界,外面的人。

     年少的时候,自己是空杯子,学的、看的、听的,都装进去,遇到一个人,也装进去,自己里里外外都是这个人的,想的也都是这个人。自己学的、看的、听的都想给这个人分享。

     不知哪一天起,突然的就贪心了,虽然目光没有看向自己,但心里莫名的就任性起来,只想着自己,便如皇帝遇到香见。一整个人,没来由的不管不顾起来了。在我看来,贪心一起,中年即到,烦恼随至。

     为什么呢?还不是因为,从前装在自己这杯子里的,全乏味了!可是,这乏味也不想扔,遇到新鲜的还想要,什么新的、旧的都想抓着。都抓着,就是证明“自己还行”,证明着自己还没到顶峰,自己还没老。

     就像我读书一样,从前爱读小说,现在还爱读小说,但这几年突然想读史,又读国学,又读经济,又读哲学,全想读,全读不完。又想顾着工作,又想顾着孩子,又想多读多走多看多学,这便是我的贪心。

     如懿传里,是皇帝的贪心把如懿伤了,所以,离心这里,皇帝让人讨厌。但这份讨厌,该给人一个警醒——根源便是贪心。

 

     如懿死后,全书最让人唏嘘的,是婉嫔的画画,皇帝看到婉嫔画的各个时期的皇帝,感动不已。这里我是泪奔的。

     书里的婉嫔,何尝不是少年夫妻老来伴的写照,皇帝到底要到他老了,不再欲求不满的时候,才能看到这平凡却长情的婉嫔。

 

     所以,我说皇帝的问题,出在贪心,如果没有婉嫔画画的一幕,我无法下结论是皇帝贪心。到了画画这一幕,才有了千帆过尽的感觉。皇帝繁华一生,最终的平静恰恰是他终于不再贪心了,眼睛才能看到平凡,才能又看到自己之外的别人,看到别人的深情,他终于不用再去证明“自己还行”。他终于肯看向自己这杯子已经有的,不再想着往里面装了。

 

      《如懿传》写如懿的情,写皇帝的情,写嫔妃的情。写他们各个不如意,写他们各个做不得主,写他们各个兰因絮果。其实,写的是他们各个贪心。

        如懿不想做皇后的时候最快乐,做了皇后便开始不快乐。包括富察皇后,看起来什么都有了,还是不快乐。令妃一路艰难,得宠最多还是不快乐……

        连皇帝也不快乐……甚至,皇帝为了短暂的快乐,连皇家的颜面也不顾,导致如懿与皇帝在船上争吵。

       有时候,人就是这么奇妙,哪怕短暂的快乐,哪怕要付出巨大的代价,也难以抗拒,想着只放纵这一下就好!

         其实,每每放纵,每每失落,每每更加空虚。

        每每贪心起了,失落也便起了,可有时候,越是失落越是贪心。往往,对一切都失望,恰恰是对自己最失望,但越是对自己失望,越是想证明自己不是那样的,自己明明很好,自己明明以前很好。

     

      《如懿传》读完,内心极沉重,便是因为,《如懿传》揭开了中年人的无奈。一个人的体力、智能由盛转衰,反而越要证明自己还年轻、越是贪心、想什么都抓着什么都控制着。越是控制心强越是目光狭窄心胸狭隘,越是固执己见。

      非要到了自己像皇帝看到婉嫔画画一样,终于接受了衰老,终于把年轻与年老给分开看了,才能平静的看到周身的其他。

 

     如果皇帝可以从容一些,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。


北京哪家专业医院治癫痫病
北京那个看癫痫比较好
北京癫痫治疗哪个医院专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