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随笔散文 > 正文

植物为什么怕寒怕冻(植物为什么不怕太阳暴晒)

2023-12-02 09:07:36 来源:紫样文学 点击:2
植物是如何抵抗严寒的?

当严寒到来,许多动物都加厚了它们的“皮袍子”,深居简出,或者干脆钻到温暖的地下深处去“睡觉”的时候,不少植物却依旧精神抖擞地屹然不动,若无其事地伸出它那绿油油的叶子,好像并没有“感觉”到严寒的来临。

难道植物当真“麻木不仁”,对寒冷完全无动于衷吗?不!过度的寒冷一样可以将植物“冻死”。比如,当植物细胞中的水分一旦结成冰晶后,植物的许多生理活动就会无法进行。更要命的是,冰晶会将细胞壁胀破,使植物遭致“杀身之祸”。经过霜冻的青菜、萝卜吃起来不是又甜又软吗?甜是因为它们将一部分淀粉转化成了糖,而软就是细胞组织已被破坏的缘故。

不过要使植物体内的水分结冻,并不太容易。比如娇嫩的白菜,要在-15℃才会结冰,萝卜等可以经受-20℃而不结冰,许多常绿树木,甚至在-45℃还依然不会结冰,秘密何在呢?

如果说,粗大的树木可以用寒气不易侵入来解释,那么,细小的树枝和树叶、娇嫩的蔬莱何以也不易结冰呢?白菜、萝卜、香薯等遇上寒冷时,会将贮存的部分淀粉转化为糖分,植物体内的水中溶有糖后,水就不易结冰,这也确是事实。但如果我们仔细一算,就知道这并不是植物耐寒的主要理由。要知道,1千克水中溶解180克葡萄糖后,水的结冰温度才会下降1.86℃,即使这些糖溶液浓到像糖浆一样,也只能使结冰温度下降7℃~8℃。可见这其中一定另有缘故。

原来植物体内的水分有两种,一种为普通水,还有一种叫“结合水”。所谓“结合水”,按它的化学组成而言,和普通水并无两样,只是普通水的分子排列比较凌乱,可以到处流动,而结合水的分子却以十分整齐的“队形”排列在植物组织周围,和植物组织亲密地“结合”在一起,不肯轻易分开,因此被叫做结合水。有趣的是,化学家发现结合水的“脾气”和普通水大不相同,比如普通水在100℃沸腾,0℃结冰。冬天,植物体内的普通水减少了,结合水所占的比例就相对增加。由于结合水要在比0℃低得多的温度才结冰,植物当然也就比较耐寒了。

植物为什么能抗冻?

树木抗冻的本领很早就已经锻炼出来了。它们为了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,每年都用沉睡的妙法来对付冬季的严寒。

我们知道,树木生长要消耗养分,春夏季节树木生长快,养分消耗多于积累,因此抗冻力也弱。

但是,到了秋天情形就不同了,这时候白昼温度高,日照强,叶子的光合作用旺盛;而夜间气温低,树木生长缓慢,养分消耗少积累多,于是树木越长越胖,嫩枝变成了木质……树木逐渐地也就有了抵御寒冷的能力。

别看冬天的树木表面上呈现静止的状态,其实它的内部变化却很大。秋天积贮下来的淀粉,这时候转变为糖,有的甚至转变为脂肪,这些都是防寒物质,能保护细胞不易被冻死。平时一个个彼此相连的细胞,这时细胞的连接丝都断了,而且细胞壁和原生质也离开了,好像各管各一样。

这些肉眼看不见的微小变化,对植物的抗冻力方面竟然起着巨大的作用。当组织结冰时,它就能避免细胞中最重要的部分——原生质不受细胞间结冰而招致损伤的危险。

可见,树木的沉睡和越冬是密切相关的。冬天,树木睡得越深,就越忍得住低温,反之,像终年生长而不休眠的柠檬树,抗冻力就弱,即使像上海那样的气候,它也不能露天过冬。

植物为什么会怕冷?原因是什么?

植物也怕冷,在冷的天气,与人代谢不同的是,

冷天,我们的代谢加快,而植物却是降低了的

低温的天气,植物体内的酶的活性降低,一切代谢也放慢

如果温度太低的话,就可能导致酶的失活,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

植物被冻死了

当然了也有不怕冷的

科学家们通过对春种和秋种的禾本科植物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,严寒几乎能完全终止作物的生长,但阻止不了作物的光合作用。此时,植物生长出的不再是茎和穗,而是积累着称为低温保护层的生物抗寒物质,如蛋白质和最重要的高耗能脂肪类等。这些物质能使植物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对冷刺激的敏感。

植物要免受寒冷的侵害是不可能的,如果植物细胞内的水冻结了,植物就会很快死去。在严寒条件下,它能否成活主要取决于其细胞膜片结构能否保存完整。对此,植物自有妙法。当气温降到1度时,其细胞内便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,这种变化能促使细胞内流出水,并渗入到细胞间的空隙中,在那儿被冻结。冻结的冰层覆盖住细胞,这样既可保护细胞使其内部不至冻结,又可激发脂肪的进一步积累,增强抗寒能力。

由此而见,耐寒作物品种能适寒,抗寒,其奥妙就在于配置在植物体内的各种结构要素在起着作用。

植物基部为什么怕冻?

因根系无自然休眠,抗冻能力较差。靠近地表的根易遭冻害,尤其是在冬季少雪、干旱的沙土之地,更易受冻。根系受冻,往往不易及时发现。如春天已见树枝发芽,但过一段时间,出现突然死亡,大多是因根系受冻造成。因此冬春季节要做好根系越冬保护工作。

1.2根颈冻害 

由于根颈停止生长最晚而开始活动较早,抗寒力差。同时接近地表,温度变化大,所以根颈易受低温和较大变温的伤害,使皮层受冻(一面或呈环状变褐而后干枯或腐烂)。一般可用培土的方式防寒。

1.3 主干、枝杈冻害

1.3.1 主干冻害 一是向阳面(尤其是西南面)的冬季日灼。由于在初冬和早春,温差大,皮部组织随日晒温度增高而活动,夜间温度骤降而受冻。二是冻裂(又称纵裂、裂干)。由于初冬气温骤降,皮层组织迅速冷缩,木质部产生应力而将树皮撑开;细胞间隙结冰,也可造成裂缝。

1.3.2 枝杈冻害 主要发生在分杈处向内的一面。表现皮层变色,坏死凹陷,或顺主干垂直下裂,有的因导管破裂春季发生流胶。原因是由于分杈处年轮窄,导管不发达,供养不良,营养积存少,抗寒能力差之故。同时,分杈处易积雪,化雪后浸润树皮使组织柔软,气温突降即会受害。常用主干包草,树杈挂草等法防寒。但在城市不宜使用。

冬天冻不死的常绿植物 植物为什么冻不死

常绿植物特别耐寒的原因:

1、植物的抗寒性。

2、低温下植物的适应性生理生化变化。在冬季严寒来临之前,随着日照的缩短和气温的降低,植物体内会发生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,从而提高了植物的抗寒性.这种逐步提高抗寒能力的适应过程称为抗寒锻炼或低温训化。

3、经适当的抗寒锻炼过程,植物逐渐完成适应低温的一系列代谢变化,获得较强的抗寒性。

扩展资料:

绿色植物的作用是:

1、合成有机物

地球全部植物每年净生产的有机物约为1500-2000亿吨,这是全球人类和异养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物质。

2、制氧功能

据测定,每公顷森林和公园绿地,夏季每天分别释放750公斤和600公斤的氧气。全球绿色植物每年放出的氧气总量约为1000多亿吨。

3、防风固沙

在风害区营造防护林带,在防护范围内风速可降低30%左右;有防护林带的农田比没有的要增产20%左右。

4、调节气候

据测定,夏天绿地中地温一般要比广场中白地低10-17度,比柏油路低12-22度;冬季草坪地表平均气温高3-4度。据统计,林地的降雨量比无林地平均高16-17%,最低多3-4%。

5、保持水土

科学家们观测发现森林覆盖率30%的林地,水土流失比无林地减少60%;还有人对坡度为13度的山地做过观测,发现每年流失的土沙量,裸地是林地的48倍。

6、吸收毒气

已发现有300多种植物能分泌出挥发性的杀菌物质,如新鲜的桃树叶可驱杀臭虫;黄瓜的气味可使蟑螂逃之夭夭;洋葱和番茄植株可赶走苍蝇;木本夜来香或罗勒能驱蚊。

参考资料来源:

百度百科-绿色植物

北京哪里治癫痫好

乌鲁木齐癫痫病专业医院

河北癫痫病医院

治癫痫病哪个医院最好

治癫痫病那最好